一、工程概況
位于古龍路,樓為地下1層、地上9層的居民住宅樓,房屋為剪力墻結構體系。業主在裝修過程中對頂板邊梁(L7)進行了開洞,為此,委托上海一家加固工程有限公司對該梁進行了修復。現修復施工結束,由業主委托我司對該梁修復施工后質量進行檢測評定。
我司接受委托后,組織技術人員于2015年赴現場對頂板邊梁(L7)開洞修復施工質量進行了檢測。現根據現場檢測結果經整理分析后,提出如下修復施工后檢測評定報告。
二、混凝土梁L7修復方案概況
在本次修復施工前,因穿管道需要,裝修單位對頂板北側邊梁L7進行了鉆孔。4個孔洞以5等分均勻分布在該梁跨度內,孔徑分別約為100mm、100mm、80mm和160mm。由于該梁L7截面尺寸較小,孔徑較大,且鉆孔過程中160mm孔洞的2根箍筋打斷(梁縱筋未受損傷)。根據委托方提供的混凝土梁L7修復設計方案圖紙可知,修復方案為:
1)對L7梁底和梁側通過粘貼碳纖維布進行加固處理;
2)碳纖維布主要采用水平方向、U形箍方式粘貼,在U形箍的兩端水平粘貼碳纖維布壓條;
3)在梁底粘貼三層碳纖維布,碳纖維布寬同梁寬;梁側采用U形碳纖維布全梁加固,且碳纖維布緊靠洞口粘貼;
4)U形碳纖維布箍的寬度為200mm、間距200mm,壓條采用100mm寬碳纖維布。
三、混凝土梁L7修復質量的檢測與評定
3.1 L7修復質量檢測
根據修復設計方案,由具有特種專業工程(結構補強)資質的上海加固公司提供加固材料并對邊梁L7進行了修復施工。施工結束后,本站對修復施工質量進行了檢測。檢測結果表明,L7修復加固施工工藝與設計方案一致,碳纖維布尺寸、間距及粘貼層數滿足設計要求。現場采用目測及觸摸敲擊的方法檢測加固的梁,未發現碳纖維布出現明顯的空鼓、粘貼不牢等現象,且粘貼質量滿足要求。即加固工程質量滿足國家標準《建筑結構加固工程質量驗收規范》(GB 50550-2010)的要求。另外,修復施工中,未對房屋其它部分結構造成損傷。
3.2 L7受力分析
分析原始結構圖紙及結合現場調查知,L7為陽臺封邊梁,結構重要性一般。不考慮L7為陽臺板端支座時,陽臺板為三邊支撐板,長跨兩側剪力墻處為固定端,南側室內梁處為簡支端,L7處板端為自由端。按三邊支撐板計算結果表明,該陽臺板承載力滿足計算要求,跨中撓度滿足規范限值要求。
L7作用荷載按梁自重及梁上欄桿荷載考慮,經全梁滿貼碳纖維布加固修復后該梁承載力得到提高,洞口處截面抗剪驗算滿足規范要求,緊貼洞口的U形箍能有效防止洞口周圍裂縫損傷的發展。
3.3 L7修復質量的綜合評定
混凝土梁L7開洞后修復加固情況滿足修復設計方案要求,修復加固質量滿足國家標準《建筑結構加固工程質量驗收規范》的要求。經受力分析知,對混凝土梁L7開洞經修復后不影響房屋其他結構構件安全;經加固修復后,承載力得到提高,洞口處截面抗剪驗算滿足規范要求,緊貼洞口的U形箍能有效防止洞口周圍裂縫損傷的發展。綜上所述,混凝土梁L7在加固修復后可以達到原設計標準要求,并且滿足規范要求,即經加固修復后可以消除該梁開洞對結構的不利影響。
四、梁修復檢測評定結論
01 房屋頂板北側邊梁L7(H軸/4~5軸)梁側四處開洞,開洞口通過粘貼碳纖維布進行了加固修復處理。
02 L7修復加固施工工藝與設計方案一致,碳纖維布尺寸、間距及粘貼層數滿足設計要求。
03 現場采用目測及觸摸敲擊的方法檢測加固的梁,未發現碳纖維布出現明顯的空鼓、粘貼不牢等現象,粘貼質量滿足要求。另外,修復施工中,未對房屋其它部分結構造成損傷。
04 L7開洞后修復加固情況滿足修復設計方案要求,修復加固質量滿足國家標準《建筑結構加固工程質量驗收規范》(GB 50550-2010)的要求。混凝土梁L7開洞經修復后不影響房屋其他結構構件安全,即經加固修復后可以消除該梁開洞對結構的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