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抗震鑒定報告
日期:2017-05-03通過案例形式,講解房屋抗震鑒定報告如何撰寫,報告內容有哪些,以及報告案例下載(在文章底部哦),本文為上海同瑞原創內容,禁止轉載。
一、委托單位及房屋概況
1.1 委托單位概況
1.2 房屋概況
二、工程概況
? ? 該大廈為地下四層、地上二十六層的框架-剪力墻結構綜合辦公樓,由主樓和裙房共同構成。其中,裙房與主樓之間設有一道寬160mm(地下 100mm)的沉降縫,裙房部分是一幢地下三層、地上六層的純框架結構辦公樓,建造于2000 年,由某設計院設計,施工單位不詳,原始建筑結構圖紙基本齊全。現業主擬對裙房部分進行改造修繕,考慮改造修繕后房屋局部樓板開洞和建筑布局發生變化,為策安全,并為裝修改造設計提供依據,由該項目咨詢單位上海同瑞建筑結構設計事務所有限公司委托同濟大學建設工程抗震鑒定委員會(同濟大學)對大廈裙房部分的安全現狀進行檢測,并對改造后的裙房結構抗震性能進行檢測鑒定,對其裝修改造方案的技術可行性作出綜合評價,并對可能存在的問題提出處理建議。
? ?接受委托后,赴現場進行了初步踏勘,對房屋原始設計資料進行了調閱,制定了周詳的檢測方案,組織技術人員于 2015年 5月 25 日~5月 27 日赴現場對房屋進行了全面檢測,隨后對現場鉆取的混凝土芯樣進行了室內試驗,對現場檢測結果進行了整理分析,并根據整理結果進行了理論計算。主要工作內容如下:
? ? (1) 房屋建筑結構情況的檢測與復核;
? ? (2) 房屋相對不均勻沉降趨勢和傾斜情況的檢測;
? ? (3) 房屋主要結構材料強度的檢測;
? ? (4) 房屋損傷狀況的檢測及其原因分析;
? ? (5) 房屋裝修改造方案及未來使用荷載的調查分析;
? ? (6) 不考慮地震作用下房屋結構安全性的分析與評定;
? ? (7) 房屋結構抗震性能鑒定;
? ? (8) 房屋裝修方案的技術可行性分析;
? ? (9) 對存在的問題提出處理建議。
? ? 現根據現場檢測、室內試驗和理論分析結果提出如下檢測鑒定報告,供委托方、裝修改造設計單位及有關管理部門參考。
三、房屋建筑結構概況
? ? 大廈裙房部分是一幢地下四層、地上六層的框架結構綜合辦公樓,其原始建筑結構設計圖紙基本齊全。房屋建筑平面整體近似呈矩形,東西向外輪廓線長約 46200mm,南北向外輪廓線長約24100mm,總建筑面積約為 8700m2。地下四層層高3200mm、地下三層層高為 3460mm、地下二層層高為 3300mm、地下一層層高為 4100mm、底層層高為 5040mm、二~五層層高均為3900mm、六層層高為 3850mm,室內外高差為 320mm,總建筑高度為 24.8m。房屋地下二、三層用作停車庫,地下一層為物業辦公室等,底層為迎賓大廳,二~五層為辦公區域,六層為餐飲。圖 2 給出了經現場檢測與復核的裙房一層建筑平面圖。
? ? 根據委托方提供的房屋原始圖紙表明,房屋基礎采用樁筏基礎,筏板即地下三層底板厚度為 1400mm,筏板配筋為 25@150(雙層雙向),樁基采用鉆孔灌注樁,直徑為 600mm,樁頂標高-12.450m,設計樁長 40m,單樁極限承載力660t,單樁承載力設計值為 3470kN。
? ? 鉆孔灌注樁和基礎筏板均采用 C30 混凝土,其余房屋結構構件混凝土強度設計等級均為 C40。筏板下混凝土墊層厚度為 150mm,混凝土強度等級為 C10。
四、房屋建筑結構情況的檢測與復核
? ? 根據委托方提供的房屋原始建筑結構設計圖紙,對房屋建筑結構現狀情況進行檢測與復核,為房屋結構抗震性能評估提供基本依據。房屋建筑結構情況檢測與復核內容及方法如下:
? ? 1)主要軸線尺寸和樓層層高的檢測與復核。采用 DISTO CLASSIC 4 型手持式激光測距儀對房屋主要軸網尺寸和各樓層凈高進行測量,抽樣檢測參見表1、表 2。檢測結果表明,地下三層樓層凈高較原設計值略有偏小,其余主要軸網尺寸和樓層層高與原設計圖紙基本相符。
? ? 2)建筑分隔、門窗、洞口位置的調查與復核。采用 DISTO CLASSIC 4 型手持式激光測距儀和鋼卷尺對房屋各層內外填充墻布置及門窗洞口尺寸進行實測。現場復核結果表明,二層原 3~4-E~F 軸區域圓形洞口已封堵、1~4-E~F 軸區域添加隔墻,6~9 軸房屋二~五層局部區域建筑分隔有所變化,其它樓層建筑分隔、門窗位置等與原設計基本相符。
? ? 3)結構布置情況的檢測與復核。采用 DISTO CLASSIC 4 型手持式激光測距儀和鋼卷尺對房屋框架柱、地下室剪力墻、樓屋面梁板結構布置等進行檢測與復核。現場復核結果表明,三、四層 2~3-E~F 軸區域樓梯取消、樓板已封堵,其余主要結構構件布置均與原設計相符。
? ? 4)主要混凝土結構構件截面尺寸及配筋的檢測與復核。選取混凝土柱、剪力墻及梁板,用鋼卷尺量測構件截面尺寸,用 Hilti Ferroscan Ps200 型鋼筋探測儀對構件的配筋數量(包括縱筋數量和箍筋間距)進行了檢測與復核。現場檢測結果表明,各層框架柱及梁板構件截面尺寸等與原設計基本一致。表 3 給出了房屋框架柱截面尺寸及鋼筋分布的復核結果。
五 、房屋主要結構材料強度的檢測
? ? 房屋采用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混凝土強度設計等級均為 C40。根據房屋結構特點和現場檢測條件,將房屋整體作為一個檢測單元,選取混凝土柱和梁,采用回彈法檢測混凝土強度,并用鉆芯法進行強度的修正。
? ? 檢測時隨機選取 6 處混凝土柱,采用 JG-230 型混凝土鉆孔取樣機鉆取 的混凝土芯樣,對其混凝土強度進行檢測,主要用作回彈法檢測混凝土強度的修正。芯樣鉆取完畢后,帶回試驗室,對芯樣的端部進行切割并采用硫磺膠泥或高強砂漿補平,制作成高徑比為 1:1 的標準試樣,按照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標準《鉆芯法檢測混凝土強度技術規程》(CECS 03:2007)要求,待芯樣試件自然干燥后,在萬能試驗機上直接測量其強度,芯樣實測強度詳見表 4。從表4 中可以看出,房屋芯樣混凝土強度均滿足原設計強度 C40 的要求。
? ? 在房屋地下部分隨機取 6 處混凝土柱、3 處混凝土梁;地上部分取 16 處混凝土柱、8 處混凝土梁;用回彈法檢測結構混凝土強度。每個構件選取 10 個測區,每個測區布置 16 個測點,用砂輪磨光混凝土表面后,采用 HT225A 型混凝土回彈儀測量回彈值,最后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回彈法檢測混凝土抗壓強度技術規程》(JGJ/T 23-2011)有關規定,考慮碳化深度(≧6mm)的修正,推定各測區的混凝土換算強度(經混凝土芯樣修正)。在此基礎上,統計構件各測區混凝土實測強度的平均值、標準差及最小值,根據技術規程推定各構件的混凝土抗壓強度,并對各檢測單元混凝土強度進行綜合評定,具體參見表 5。從表 5 中可以看出,該房屋的混凝土強度可綜合評定為 49.9MPa,滿足原設計強度等級(C40)的要求。
六 、房屋相對不均勻沉降 和傾斜情況的檢測
6.1 房屋相對不均勻沉降趨勢的檢測
? ? 采用日本 SOKKIA C41 型高精度水準儀,測量了房屋的相對不均勻沉降趨勢(含施工誤差)。根據現場檢測條件,測量時以底層墻腳勒腳線為相對水準面,測點布置及測量結果詳見圖 4。
? ? 從圖 4 中可以看出,房屋南北向表現為南端沉降大、北端沉降小,平均相對傾斜 1.1‰左右;東西向表現為東端沉降大、西端沉降小,平均相對傾斜 1.0‰左右。房屋各方向相對傾斜值均低于上海市工程建設規范《地基基礎設計規范》(DGJ08-11-2010)關于同類建筑結構相對傾斜的限值(4.0‰)。
6.2 房屋傾斜情況的檢測
? ? 根據現場測試條件,采用日本產索佳 SOKKIA CX-102 型電子全站儀對房屋的整體傾斜情況進行了檢測。通過測量外墻轉角處上下兩端的相對三維坐標(含施工誤差)推算房屋整體傾斜率,實測結果參見表 6。
? ? 從表 6 中可以看出,房屋東西向整體表現為向東傾斜(局部向西傾斜),其傾斜率在 0.27~0.5‰之間;南北向整體表現無明顯規律,其傾斜率在 0.01~0.41‰之間。房屋東西向傾斜規律與相對不均勻沉降趨勢基本一致,各方向傾斜值均低于國家標準《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11)關于同類建筑結構傾斜率的限值(4.0‰)。
七 、房屋損傷狀況的檢測
? ? 根據現場檢測條件,對房屋損傷情況進行了全面檢測,具體檢測結果如下:
? ? 1) 6-H 軸和 7-C 軸柱粉刷層出現裂縫或剝落現象(照片 4~5、19~24)。
? ? 2) 地下室樓梯間和地上 4~5-F~H 軸區域墻面出現裂縫、空鼓,部分墻面出現滲水。
? ? 3) 一層吊頂 4-E 軸附近局部出現裂縫(照片 18)。
? ? 結合現場檢測結果及原始設計圖紙,房屋墻面的細微裂縫和粉刷剝落主要與材料收縮有關;吊頂局部出現裂縫主要為材料收縮和應力集中所致,測未發現房屋出現因相對不均勻沉降導致的墻體開裂現象,也未發現各層混凝土梁板柱及墻等構件出現開裂和鋼筋銹蝕等結構損傷。
八 、房屋裝修改造方案及未來使用荷載的調查分析
8.1 裝修改造方案的調查
? ? 由委托方提供的裝修改造方案圖紙可知,本次裝修改造不改變房屋結構體系,僅對內部建筑布局、部分樓層的使用功能,局部結構布置作適當的調整。
? ? 裝修改造的方案具體如下:
? ? 1) 一層西側為商鋪,中間為迎賓大廳;二層均為商鋪;三層 1~7 軸為餐飲,其余為商鋪;四層為餐飲;五層電梯西側為食堂,東側為辦公區域;六層電梯西側為員工大會堂,東側為屋頂花園和酒吧。
? ? 2) 原二層拆除二層 5~10-C~E 和 5~10-F~H 軸區域梁板,三層和四層的 7~8軸區域增加填充墻,一層和二層外立面增加玻璃幕墻。
? ? 3) 原六層 E-7~8 軸和 F-7~8 軸處各增加一處門,露臺作為屋頂花園使用;五~六層的 4~5-C~E 軸區域增加樓梯。
? ? 4) 五、六層的 4~5-F~H 和 4~5-C~E 軸區域擬改造為衛生間。
8.2 ?未來使用荷載的調查
? ? 為了對裝修后的房屋結構安全性及抗震性能作出正確的評價,對房屋未來的使用荷載進行了調查分析,為房屋結構性能的計算分析提供依據。荷載調查主要包括使用活荷載和恒荷載。活荷載的取值主要根據房屋裝修后的建筑功能按照國家標準《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2012)確定,恒荷載則根據樓板結構層厚度、建筑面層做法、分隔墻的墻體材料、厚度和高度等確定。
? ? 房屋地上部分各層樓面主要采用 100mm 厚(5~9 軸為 80mm)的現澆混凝土板,屋面板厚為 120mm。地下二層板厚 150mm,地下一層板厚 120mm(局部250m、160mm),底層板厚 200mm(局部 250mm、300mm)。根據與委托方及設計單位的溝通以確定樓屋面裝修層的具體做法,樓屋面恒荷載標準值按表 7取值。根據房屋各區域建筑功能的不同,各區域活荷載標準值按表 8 取值。
? ? 梁、板、柱等結構構件自重由計算軟件自動導荷,考慮梁板柱構件表面粉刷層的重量,混凝土容重近似取 26kN/m3。多孔承重磚容重近似取 10kN/m3,修正后的基本風壓取 0.55kN/m2,地面粗糙度取 C 類。
九、不考慮地震作用下房屋結構安全性的分析與評定
? ? 為了解裝修改造后的房屋結構安全狀況,對不考慮地震作用下的結構安全性進行分析與評定。
9.1 分析與評定條件
? ? 根據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10)的有關要求,對不考慮地震作用下的結構安全性進行驗算,據此對房屋結構安全性進行綜合評定。
? ? 根據房屋結構特點,結構承載力驗算時,按照框架結構體系,采用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結構研究所 PKPMV2.2 計算軟件,建立結構計算模型(參見圖 5),對其結構進行驗算分析。計算時,房屋結構構件布置及其截面尺寸按現場檢測與復核后的實際尺寸取值,并考慮房屋裝修改造對部分結構構件的改動,荷載按實際調查結果取值。?
? ? 根據材料強度檢測評定結果,房屋混凝土實測強度達到原設計強度等級要求,房屋墻柱梁板混凝土強度設計等級取C40,基礎筏板和灌注樁的混凝土強度設計等級取C30。受現場條件限制,未對鋼筋強度進行檢測,其強度根據原設計的鋼筋類型(Ⅱ級鋼筋 HRB335 或 I 級鋼筋 HPB235)取值。
9.2 房屋結構承載力計算分析
? ? 不考慮地震作用下,考慮風荷載組合,對裝修改造后的未來使用荷載作用下結構安全性進行靜力驗算分析。
(一) 墻 梁柱 及樓板承載力驗算
? ? 計算結果表明:(1)地下剪力墻的計算配筋小于實際配筋,滿足承載力的計算要求;(2)各層框架柱計算配筋小于實際配筋,滿足承載力的計算要求;(3)各層框架梁計算配筋小于實際配筋,滿足承載力的計算要求;(4)各層樓屋面板計算配筋小于實際配筋,滿足承載力的計算要求。表 9 給出了房屋典型框架柱計算配筋與實際配筋的比較及軸壓比計算結果,表 10 給出了房屋典型框架梁計算配筋與實際配筋的比較。
(二)地基基礎安全性的分析
? ? 受現場條件限制,未能對房屋基礎情況進行檢測。根據委托方提供的原始資料,房屋基礎采用樁筏基礎,筏板即地下三層底板厚度為 1400mm,樁基采用鉆孔灌注樁,直徑為 600mm,樁頂標高-12.45m,設計樁長 40m,單樁極限承載力 660t。
? ? 按工程經驗和地勘資料的說明,上海市低水位為室外地坪以下 1.5m,由于基礎埋深為12.25m,故水對基底的托浮作用較大。考慮水的托浮作用后,計算結果表明,單樁反力最大值為 1391 kN,小于單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 4730kN。基礎筏板滿足抗沖切承載力的計算要求,筏板配筋滿足抗彎承載力的計算要求。
9.3 房屋結構安全性的綜合評定
? ? 本次裝修改造不改變房屋結構體系,僅對內部建筑布局、部分樓層的使用功能,局部結構布置作適當的調整。根據房屋結構安全性的計算分析可知,在不考慮地震作用下,考慮風荷載組合作用下,裝修改造后房屋整體上能滿足結構安全性的要求。
十、房屋結構抗震性能鑒定
10.1 抗震鑒定條件的分析
? ? 房屋建于 2000年,按當時的設計標準(89 規范)考慮抗震設防。本次裙房部分裝改造后主要作為商業。根據國家標準《建筑抗震鑒定標(GB50023-2009)和上海市工程建設規范《現有建筑抗震鑒定與加固規程》(DGJ08-81-2015),按照 B 類建筑(后續使用年限 40 年)的要求,對房屋的結構抗震性能進行鑒定。
? ? 房屋結構抗震鑒定分結構抗震措施的鑒定和結構抗震承載力驗算兩步。按丙類建筑、7 度抗震設防(0.1g)、設計地震分組第一組、特征周期為 0.9s、上海IV類場地,框架抗震等級取三級,對房屋結構抗震性能進行驗算。在此基礎上,根據實際鑒定結果,結合房屋結構的實際特點,對其裝修改造方案的技術可行性進行分析。
? ? 結構抗震計算時,將地下室頂板作為上部結構的嵌固層,考慮扭轉耦聯作用與偶然偏心,在結構的兩個方向分別考慮水平地震作用,采用振型分解反應譜法進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結構內力和彈性變形計算,計算振型數取 15 個,周期折減系數取0.7;房屋計算模型及荷載、材料參數取值等均同第 9.1 節。
10.2 房屋結構抗震措施的調查
? ? 根據國家標準《建筑抗震鑒定標準》(GB50023-2009)和上海市工程建設規范《現有建筑抗震鑒定與加固規程》(DGJ08-81-2015)關于 B 類建筑(后續使用年限40 年)的相關規定,按照框架結構(地下部分為框架-剪力墻結構)體系的要求,對房屋結構抗震措施進行鑒定,參見表 11。從表 11 中可以看出,房屋的構造措施基本滿足抗震鑒定標準的要求。
10.3 房屋結構抗震性能驗算
? ? 根據國家標準《建筑抗震鑒定標準》(GB50023-2009)關于 B 類建筑(后續使用年限 40 年)的相關規定,按照框架結構體系(地下部分為框架-抗震墻結構)的要求,對房屋結構抗震措施進行鑒定,框架抗震等級按三級,地震作用折減系數取0.9,計入構造影響的結構體系影響系數取 0.9,采用抗震承載力驗算的方法對結構抗震性能進行綜合評定。
(一)主要動力特性及地震響應驗算結果
? ? 計算結果表明:(1)各層剪重比滿足最小地震剪力系數要求(1.6%),剛重比滿足結構穩定性驗算要求(1.4);(2)一層層間剛度比不能滿足抗震鑒定標準的要求,其余各樓層層間剛度比、受剪承載力比均滿足現行抗震設計規范限值要求;(3)計算結果顯示,房屋 X、Y 向在地震作用下的最大層間位移角均滿足現行抗震設計規范關于框架結構體系的限值(1/550)。表 12 給出了房屋結構地震作用下主要動力特性及地震響應的計算結果。
(二)混凝土構件抗震承載力驗算
? ? 計算結果表明:(1)部分框架柱計算配筋大于實際配筋,不滿足承載力的計算要求,地下抗震墻配筋滿足承載力的計算要求;(2)個別框架梁支座處的計算配筋大于實際配筋,不滿足承載力的計算要求。表 13 給出了房屋典型框架柱計算配筋與實際配筋的比較及軸壓比計算結果,表 14 給出了房屋典型框架梁計算配筋與實際配筋的比較。
10.4 房屋結構抗震性能綜合評定
? ? 抗震措施鑒定結果表明:房屋結構抗震措施部分不滿足抗震鑒定標準的要求。抗震性能驗算結果表明:各層剪重比滿足最小地震剪力系數要求(1.6%),剛重比滿足結構穩定性驗算要求(1.4);一層層間剛度比不能滿抗震鑒定標準的要求,其余各樓層層間剛度比、受剪承載力比均滿足現行抗震設計規范限值要求;房屋 X、Y 向在地震作用下的最大層間位移角均滿足現行抗震設計規范關于框架結構體系的限值(1/550)。抗震承載力驗算結果表明:部分框架柱和框架梁抗震承載力不足。
? ? 房屋抗震性能綜合評定為不能滿足國家標準《建筑抗震鑒定標準》(GB50023-2009)關于 B 類建筑(后續使用年限 40 年)的要求。
十一、房屋裝修改造方案的技術可行性分析
? ? 房屋原作為辦公樓用,本次改造不改變房屋的結構體系,僅局部樓板開洞、屋頂綠化,一、二層外立面增加玻璃幕墻及建筑內部重新裝修和部分使用功能的改變。計算結果表明,在不考慮地震作用下,考慮風荷載組合下,房屋結構整體滿足結構安全性的要求。按 B 類建筑(后續使用年限 40 年)對結構抗震性能鑒定結果表明,房屋整體抗震性能不能滿足抗震鑒定標準要求。
? ? 根據鑒定結果,考慮后續使用年限 40 年時,房屋結構整體不滿足抗震鑒定標準的要求,為此,需對結構進行局部抗震加固,抗震加固尚需注意以下幾點:
? ? 1) 在裝修改造設計時,建議上部荷載盡可能均勻分布,在參考原有荷載分布的基礎上不作較大調整,裝修改造后的商業辦公樓內部隔墻建議盡量采用輕質隔墻。
? ? 2) 新增的玻璃幕墻應與房屋結構可靠連接。
? ? 3) 房屋部分結構構件抗震承載力不能滿足抗震鑒定標準的要求,建議對抗震承載力不足的結構構件作必要的加固處理。
? ? 4) 根據委托方對房屋后續使用年限為 40 年的要求,對結構進行局部加固處理后,應按照抗震鑒定標準關于B類建筑的要求控制其各項性能指標。
綜上所述,房屋部分構件作適當的加固處理后,能滿足抗震鑒定標準關于 B類建筑(后續使用年限 40 年)的要求,其裝修改造方案在技術上是可行的。
十二、鑒定結論與建議
? ? 現場檢測及計算分析結果表明,房屋部分構件作適當的加固處理后,能滿足現行國家標準《建筑抗震鑒定標準》GB50023-2009)關于 B 類建筑(后續使用年限 40 年)的要求,其裝修改造方案在技術上是可行的。具體檢測鑒定結論與處理建議如下:
? ? 1. 房屋南北向表現為南端沉降大、北端沉降小,平均相對傾斜 1.1‰左右;東西向表現為東端沉降大、西端沉降小,平均相對傾斜 1.0‰左右。房屋各方向相對傾斜值均低于上海市工程建設規范《地基基礎設計規范》(DGJ08-11-2010)關于同類建筑結構關于相對傾斜的限值(4.0‰)。
? ? 2. 房屋東西向整體表現為向東傾斜(局部向西傾斜),其傾斜0.27~0.0.5‰之間;南北向整體表現無明顯規律,其傾斜率在 0.01~0.41‰之間。房屋東西向傾斜規律與相對不均勻沉降趨勢基本一致,各方向傾斜值均低于國家標準《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11)關于同類建筑結構傾斜率的限值(4.0‰)。
? ? 3. 地下三層~六層結構混凝土強度可綜合評定為 49.9MPa,滿足原設計強度等級(C40)的要求;裝修改造設計時,建議混凝土強度等級取原設計值。
? ? 4. 部分柱粉刷層出現裂縫或剝落現象;樓梯間墻面出現裂縫、空鼓;一層吊頂局部出現裂縫;部分墻面出現滲水現象,以上損傷均為非結構性損傷,不影響房屋結構安全,建議在裝修施工過程中,進行必要的修復處理。
? ? 5. 不考慮地震作用下,考慮風荷載組合下,房屋整體滿足結構安全性的要求。房屋裝修方案在技術上是可行的,但在裝修改造中需對新增洞口周邊構件進行適宜的加固處理。
? ? 6. 房屋的構造措施基本滿足抗震鑒定標準要求,但部分框架柱和框架梁抗震承載力不足;房屋抗震性能綜合評定為不能滿足國家標準《建筑抗震鑒定標準》(GB50023-2009)關于 B 類建筑(后續使用年限 40 年)的要求。建議采用增大截面法和粘貼碳纖維布加固法對不滿足抗震承載力要求的框架柱和框架梁進行加固處理。
? ? 7. 在裝修改造中建議上部荷載盡可能均勻分布,在參考原有荷載分布的基礎上不作較大調整,辦公區域隔墻建議盡量采用輕質隔墻,新增玻璃幕墻應保證與房屋結構可靠連接。
? ? 8. 鑒于房屋裝修改造后,使其使用功能和上部結構荷載分布發生變化,裝修施工過程中,建議在房屋四周設置監測點,對其變形進行監測。
? ? 9. 本報告中的計算分析供設計人員參考,裝修改造設計方案如發生變動,應重新進行計算分析,并對不滿足計算要求的構件進行加固處理。
? ? 10. 現場檢測混凝土構件鉆取芯樣處,在改造施工過程中,建議及時采用高標號微膨脹細石混凝土進行修復處理。
十三、鑒定單位及主要負責人
? ? 鑒 定 單 位 :?
? ? 項目負責人:?
? ? 鑒 定 人 員 :?
十四、主要技術依據
? ? 1)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10)
? ? 2)國家標準《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11)
? ? 3)國家標準《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9-2012)
? ? 4)國家標準《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
? ? 5)國家標準《建筑抗震鑒定標準》(GB50023-2009)
? ? 6)國家標準《建筑工程抗震設防分類標準》(GB 50223-2008)
? ? 7)國家標準《民用建筑可靠性鑒定標準》(GB50292-2015)
? ? 8)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建筑變形測量規范》(JGJ 8-2007)
? ? 9)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回彈法檢測混凝土抗壓強度技術規程》(JGJ/T23-2011)
? ? 10)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標準《鉆芯法檢測混凝土強度技術規程》(CECS03:2007)
? ? 11)上海市工程建設規范《現有建筑抗震鑒定與加固規程》(DG/TJ08-81-2015)
? ? 12)上海市工程建設規范《既有建筑物結構檢測與評定標準》(DG/TJ08-804-2005)
? ? 13)上海市工程建設規范《房屋質量檢測規程》(DG/TJ08-79-2008)
? ? 14)上海市工程建設規范《地基基礎設計規范》(DGJ08-11-2010)
? ? 15)委托方提供的圖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