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的檢測監測使土建工程結構的安全與耐久性提高了多少?
日期:2017-04-25 結構的安全性是結構或構件在各種作用下保證人員財產不受損傷的能力,通俗說來就是防止發生破壞倒塌的能力。它是結構工程最重要的質最指標。
—— 土建結構工程的安全性與耐久性概述 ——
【結構的安全性與耐久性概念與相關因素】
結構工程的安全性主要決定于結構的設計與施工水準,也與結構的正確使用(維護、檢測)有關,而這些又與土建法規和技術標準的合理設置及運用相關聯。對結構工程的設計而言,結構的安全性主要體現在結構構件承載能力的安全性、結構的整體牢固性和結構的安全耐久性等幾個方面。土建結構工程的耐久性與工程的使用壽命相聯系,是使用期內結構保持正常功能的能力。這一正常功能包括結構的安全性和結構的適用性,而且更多地體現在適用性上。
【工程結構構件的安全設置水準】
關系最大的兩個因素:
01 規范規定的結構所需要承受的最大荷載(荷載標準值)
比如同樣是辦公樓,我國規范自1959年以來均規定樓板承受的活荷載是150kg/m2(新的規范將改為200kg/m2),而美國、英國則分別為240kg/m2和250kg/m2。
02 規范規定的荷載分項系數與材料強度分項系數的大小
前者是計算確定荷載對結構構件的作用時,將荷載標準值加以放大的一個系數。后者是計算確定結構構件固有的承載能力時,將構件材料的強度標準值加以縮小的一個系數,這些用量值表示的系數體現了結構構件在給定標準荷載作用下的安全度,在安全系數設計方法中稱為安全系數,體現了安全儲備的需要。
—— 我國土建結構工程的安全性與耐久性 ——
主要存在的問題:
01 我國工程設計人員和項目管理人員對土建結構工程的安全性與耐久性尚未引起足夠重視,尤其是系統安全管理觀尚未形成,由于人為差錯或人為錯誤導致的違反強制性詳規的結構安全問題時有發生,直接影響結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甚至危及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
02 我國土建結構工程抵御地震、火災作用的設計要求相對而言偏低,而且抵抗其他災害的設計要求偏少甚至沒有。存在著較大的結構安全隱患。
03 我國現行的設計規范基本上只考慮到結構在使用期間的承載力極限狀態,而國外則著重考慮結構經濟合理的使用壽命;
04 設計單位出的施工圖一般并不考慮施工方法,而施工單位一般又不掌握設計計算書,因此施工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具體問題只能由施工現場的技術人員根據經驗決定,缺乏科學的理論依據。
—— 加強我國土建結構工程的安全性與耐久性的主要措施與方法 ——
【加強新技術的推廣應用】
土建結構建筑物的病害主要有裂縫、滲漏、剝蝕三種,其中影響安全和使用的最大病害是裂縫,在安全檢測中,確定裂縫病害的關鍵是撩測,傳統的探測方法有超聲波法、聲波跨孔法等。土建結構強度檢測的主要方法有回彈法、超聲回彈綜合法和射線法等,這些方法主要反映了土建結構的表層強度。在安全檢測中,往往采用取芯法來校正其他強度測試方法,土建結構內部缺陷檢測主要采用超聲波法和射線法,超聲波法需要兩個被測物有兩個相對臨空面,且穿透深度有限,同時受到結構物材料中的鋼筋和含水量的影響;射線法現場測試難度大,且對測試者有一定傷害。
【應用合理的技術規范】
在規范標準上,要擺脫計劃經濟年代遺留下來的過分強求統一、較少考慮個性和缺乏實事求是靈活性的傾向。要提倡和鼓勵各省市編制地方性規范,在工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標準上,可有不同的設置水準。全國性的規范訂得愈詳細,其適用性可能變得愈差,造成的混亂也可能愈多;特別象巖土工程那樣的規范更是如此。技術標準中的強制性越多,也意味著政府有關部門在具體技術問題上需要承擔的責任越重,而這些本來不該是政府部門的職責。規范中的要求是最低要求,在安全設置水準上,政府需要干預的也應是保證公眾安全的最低要求。同時要發揮學會、協會在技術標準編制、修訂和管理中的作用;逐步淡化技術規范條文的強制性質,鼓勵編制地方性規范(標準)和企業標準,以適應不同地區在環境地質和經濟、技術水平上的差異,并鼓勵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
【開展安全監測設施的更新和改造】
安全監測資料是分析建筑物工作性態,保障工程安全運行的重要依據。在建筑物出現位移、變形、滲漏、裂縫擴展時,主要依靠原型觀測資料來評價建筑物的安全與否,目前多以效應量的變化趨勢作為評估依據。然而,由于種種原因,中小型水工混凝土建筑物的觀測設施普遍比較匱乏,有些甚至沒有監測設施,導致目前安全檢測和評估分析更多依靠有經驗的專業人員和專家相結合進行現場觀察檢查,對照規范開展復核計算,根據類似工程開展安全評價。然而從安全評價的復雜性看,應采用內、外部觀測資料和現場檢測相結合的綜合分析方法,力爭全面、正確的評價建筑物的安全狀況。因此,有必要開展安全監測設施的更新和改造,實現觀測資料的實時分析。
【重視環境影響下的耐久性要求】
現在一般土建結構的設計與施工,重點放在各種荷載作用下的結構強度要求,而對環境因素作用下的耐久性要求則相對考慮較少。混凝土結構因鋼筋銹蝕或混凝土腐蝕導致的結構安全事故,其嚴重程度已遠過于因結構構件承載力安全水準設置偏低所帶來的危害,所以這個問題必須引起格外重視。提高結構構件承載能力的安全設置水準,在一些情況下也有利于結構的耐久性與結構使用壽命。現在的設計施工水平由于安全儲備較低,抵御意外作用的能力相對不足。如果適當提高安全設置水準將有利于減少事故的發生頻率和提高工程抗御災害的能力。
【其他措施與方法】
在土建工程使用過程中,應有定期的檢測正常的維護修理加以保證。在基礎設施工程的投資上有重新建、輕維修的傾向,不利于工程壽命和投資效益。對于重要土建工程重要公共基礎設施和公共建筑物,在其使用期內實施強制性的定期安全檢測。設計合理的混凝土結構體系也是重要措施,配置完善的受力鋼筋骨架,不但進行強度和剛度計算還應進行抗裂或裂縫寬度驗算,避免因結構開裂或裂縫寬度超出限值而使鋼筋受侵蝕。土建結構的安全性與耐久性一直是設計者與使用者非常關注的問題,關系到安全與經濟的協調、基礎設施的投資,并與國家現行政策、法規以及未來的經濟發展息息相關,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問題。要真正做好土建結構中的土建安全性與耐久性工作,使其形成規范化、制度化的管理,尚待我們在工作中不斷探索,不斷總結和提高。